年份
|
2015
|
模式名称
|
大叶藻海草床生态学及退化海草床的生态恢复
|
模式类别
|
生态恢复
|
简要描述
|
调查了温带沿海海草床的分布现状,实地观察到不少沿海水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(如规模化的围海造地、水质污染等),海草床退化严重,甚至消失。令人兴奋的是,在辽宁沿海(长山群岛;图1)、河北沿海和山东沿海(莱州湾)发现了3处较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海草床,每处海草床的面积300-600公顷。针对不同的底质和水动力环境,完善了4种海草移植恢复方法,即海草根部绑石移植法、泥筒辅助大叶藻移植法、海草移植装置移植法以及播种恢复法。进行了海草种子采集、种子萌发、幼苗培育与种植方法研究。通过海草移植、种植和幼苗培育手段,建立了适合沿岸水域刺参栖息地海草床的恢复和重建技术。
|
推广效果
|
该技术2015年申请一项发明专利,在威海沿海(天鹅湖等)和青岛沿海(汇泉湾等)进行了恢复示范,得到较好的应用结果。对恢复后的海草床进行了跟踪调查,海草高度和自然海草没有显著差别。
|
联系方式
|
周毅,0532-82898646,yizhou@qdio.ac.cn
|
附件
|
2015/JZB/大叶藻海草床生态学及退化海草床的生态恢复.doc
|
最后更新日期
|
2016-03-04
|